• <legend id="acywo"><source id="acywo"></source></legend>
  • <nav id="acywo"></nav>
    <tt id="acywo"></tt>
    <nav id="acywo"></nav>

    各地黎氏開基祖2

    2019-08-14 02:22:11   來源:黎子龍 審核:黎國強       打印  轉發  字號:T

    WechatIMG2478.jpeg

    東莞潢涌黎氏

    宋朝(960年-1279年)

    一世祖:黎宿,割股愈親,欽旌孝子,授朝議大夫。

    二世祖:黎念三郎,獻平夷策有功,敕授奉議大夫。

    二世祖:黎小二郎,衘寇有功,官授承信郎。

    五世祖:黎九五郎,烏臺九獎,官任縣丞。

    六世祖:黎十二郎,官授縣尉。

    六世祖:黎三十一郎,官授縣尉。

    六世祖:黎一郎,官授縣尉,由剿撫有力,歷官都督。

    六世祖:黎三四郎,誥贈光祿大夫上將軍,四川提督。

    七世祖:黎士龍,由文學歷武功光祿大夫上將軍,任四川提督。

    八世祖:黎鑒,字希明,宋時為韶州梅花寨巡檢,元時由歲貢官至教諭。

    元朝(1206年-1368年)

    八世祖:黎玉煥,由歲貢官授程鄉縣知縣署。

    八世祖:黎三郎,由歲貢官授訓導。

    八世祖:黎珪,歲貢潮陽教諭。

    八世祖:黎玉琇,官至兵部提領。

    八世祖:黎玉瑛,由歲貢官授程鄉知縣,旋任本邑知縣。

    八世祖:黎儒昌,由辟舉授程鄉縣尹。

    九世祖:黎宗遠,官授河南縣丞。

    九世祖:黎宗酞,由歲貢任東莞縣訓導,有獎勸廉能,升袁州知事。

    九世祖:黎宗,字叔潮,修行增城縣訓導,署東莞縣政。

    九世祖:黎榮,由茂才舉倉庫司大使,往增城夏街立籍。

    九世祖:黎伯元,由歲貢任連州教諭,升德慶惠陽教授,贈監察御史。

    明朝(1368年-1644年)

    九世祖:黎節颼,授兵部提領。

    九世祖:黎佳,由史員授徐州知事。

    十世祖:黎斌,由歲貢出身,授河南彰德府臨漳縣知縣。

    十世祖:黎光,洪武五年(1372年)科經魁,會試特賜進士,欽點翰林院編修書于文華殿,就年五月拜監察御史,至洪武八年(1375年)擢刑部左侍郎。

    十一世祖:黎皓,由歲貢授江西南昌府經歷,后升廣西桂林陽朔縣知縣。

    十一世祖:黎晚彪,授奉議大夫。

    十二世祖:黎振,景泰四年(1453年)科舉人,授雷州同知。

    十四世祖:黎紳,弘治二年(1489年)科舉人,會試乙榜進士,授通州學正。

    十四世祖:黎派,字惟遠,隆慶元年(1567年)科舉人,隆慶五年(1571年)科舉進士。授江西宜黃教諭。

    十四世祖:黎日章,原名向曙,萬歷十年(1582年)科舉人,授北直河澗府鹽山縣教諭,升真定府井陘縣尹。

    十四世祖:黎說,由歲貢任廣西教諭。

    十四世祖:黎日吾,由史員授廣西銓州遞所大使,升梧州榕縣巡檢。

    十五世祖:黎德明,字子明,萬歷十六年(1588年)科春秋魁舉人,授南京池州府銅陵縣知縣。

    十五世祖:黎志鵠,授浙江長寧大使。

    十六世祖:黎許,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科舉人。

    十六世祖:黎自成,天啟元年(1621年)科舉人。

    十六世祖:黎奇瑞,武舉人,授廣西游擊。

    十六世祖:黎揄,贈文林郎福建詔安縣知縣。

    十七世祖:黎天祚,萬歷四年(1576年)科舉人,授廣西太平府永康縣教諭,升湖廣寶慶府新化縣知縣、江西臨江縣知縣、福建漳州府詔安縣知縣、廣西南寧府新寧州知州、后晉府左長史。

    十七世祖:黎兆旦,崇禎元年(1628年)由歲貢授河源縣訓導署、連州學政。

    清朝(1616年-1911年)

    十七世祖:黎自新,康熙十四年(1675年)科舉人。

    十七世祖:黎靜生,由史員任山西承宣布政經歷。

    十八世祖:黎挺揄,恩敕贈文林郎翰林院檢討。

    十九世祖:黎寬,號容海,國學生,敕賜修職佐郎、海陽縣訓導、乾隆九年(1744年)重修西石書院。創建二世祖祠、置祀田祠勛。

    二十世祖:黎翰,乾隆六年(1741年)科舉人,授徐聞縣教諭。

    二十世祖:黎溢海,乾隆三十年(1765年)科舉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科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士,四庫全書館篡修官,敕封文林郎翰林院檢討,封二道。

    二十世祖:黎廼琟,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拔貢生,敕授儒林郎西政布司、經歷補布政司。照磨署寧武太原同知,代理直隸州知州事。

    二十世祖:黎日升,由歲貢生分發韶州府乳源縣、樂昌縣、直隸嘉應州、三任儒學。

    二十一世祖:黎志豪,功大鵬營守府署恭府。

    二十一世祖:黎培,乾隆稟貢生,鶴山縣訓導。

    二十一世祖:黎垣,嘉慶十六年(1811年)歲貢生,敕封文林郎刑部貴州司、七品小京安。

    二十一世祖:黎鴻漸。誥封中憲大夫,江南河庫道。

    二十一世祖:黎泰,字志同,號交溪,嘉慶九年(1804年)副榜舉人。

    二十一世祖:黎元祥。字履旋,欽賜舉人。嘉慶元年(1796年)科進士,嘉慶十二年(1807年)獲賜翰林國子監學正。

    二十一世祖:黎翔,嘉慶九年(1804年)科舉人。

    二十一世祖:黎羅,嘉慶十二年(1807年)科舉人,仁化縣教諭,歷署揭陽縣教諭,截選知縣。

    二十二世祖:黎志安,道光八年(1828年)科武舉人,虎門參將,硵用營培都司署。

    二十二世祖:黎憲、號慎齊,同治三年(1864年)科舉人。

    二十二世祖:黎安,號越石,九品誥封奉大夫、候選巡理正所,后任四川萬縣知縣。

    二十二世祖:黎攀镠,道光三年(1823年)科進士,歷興泉永兵備道,升江南河庫道。

    二十三世祖:黎嘉騏,字子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科舉人(兄弟同科),署福建興化府知府。

    二十三世祖:黎嘉蘭,字子俊,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科舉人(兄弟同科),陜西候補知府,升湖北兵備道。

    二十三世祖:黎福頣,號協三,誥授奉政大夫、候選布政司經歷。

    二十三世祖:黎鎮邦,光緒八年(1882年)科武舉人,光緒十八年(1892年)科會試武進士,欽點營動腦筋守備。

    二十三世祖:黎家崧,欽加知府銜,遇缺前先選直隸州知府,誥授朝議大夫,再封榮祿大夫。

    二十四世祖:黎鳳儀,號樂韶,光緒元年(1875年)科化園舉人。

    二十四世祖:黎忠信,捐武監生,光緒三十年(1904年)科第十五名武舉人。

    二十四世祖:黎大康,號奉彭,同治元年(1862年)科第二十七名恩科舉人。

    二十四世祖:黎綱,嘉慶十三年(1808年)科武舉人。

    二十四世祖:黎志信,道光二十四年(1884年)科武舉人。

    二十四世祖:黎延英,光緒八年(1882年)科舉人。

    二十四世祖:黎植槐,號渭林,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科舉人,直隸即同知縣。

    二十四世祖:黎明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恩科飲賜舉人。

    二十四世祖:黎光輯,貢生,誥贈奉直大夫。

    二十五世祖:黎景賢,例封文林郎,誥授奉政大夫。

    二十五世祖:黎洪邦,武秀才。

    二十五世祖:黎慶培,敕授宣德郎,候選布政司。

    二十六世祖:黎鶴皋,光緒十五年(1889年)科舉人。

    二十六世祖:黎鶩藻,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科舉人。

    二十七世祖:黎惠中,大學師范畢業,宣統


    入 東 粵 黎 氏

    幾千年來,黎氏遷徒無數次。據《黎氏族譜》記載,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黎氏之族或官而處,或避難而居。于是西入 梁(今陜西境)、益(今雲南晉寧縣),東向青、徐(今山東、江蘇境),南遷交、廣(今廣西、廣東及越南北部一帶),北徙燕、冀(今河北省)?!饼R明帝建武 元年(公元494年),黎僑有功被封為永樂侯,成為黎姓的浙江明州始祖。黎僑傳至唐代(618年─907年)的黎度,進入江西,成為寧都黎姓始祖,以后其 子孫又進入福建寧化一帶。宋(960年─1279年)末元(1206年─1368年)初,黎天麟進入廣東梅縣,生六子,其中黎文舉又生黎逸士等七兄弟,子 孫繁衍,遍傳廣東珠三角一帶。

    黎氏入粵,還有一支黎氏原住豫章(今江西南昌),為避兵燹,沿贛江而上,翻過梅嶺,到達南雄珠璣巷居住。至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因胡妃之厄,黎仁 杰等六位先祖與珠璣巷貢生羅貴等三十四姓九十七戶南徙,黎氏先祖定居于新會古岡州。宋末元初,金兵入侵,為求生存,黎氏先人又一支支南徙到珠三角一帶。幾 百年來,珠三角一帶黎氏子孫繁衍,枝繁葉茂,不斷開拓新基業。

     廣東、福建等地黎氏為求發展,又不斷向東南亞地區遷徙。如今,海外黎氏成為黎姓中重要的一支。

      黎姓在國內主要生活在南方,其中湖南、江西、福建、廣東、臺灣、海南為多。黎姓歷史上人才濟濟,代不乏人。據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的專家考証,黎姓在中國最常見的l00個漢族姓氏中居于第92位。

    (錄自廣東南雄硃璣巷后裔聯誼會、南雄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1998年編的《黎氏源流》 (1303 - 1354 年 )與族譜紀錄 天麟公 壽93 有出入

    * 2008年幸好在網上找找到從廣東大埔源興公派下遷入湖南長沙的孔清(肯清)支脈族譜最具詳實的天麟公紀錄:黎添麟生於元至正二十二(1285)年乙酉二月二十一日午時原居福建汀州府寧化縣石壁村宋末時由閩仕粵為番禺尹.梅州知府。在梅州程鄉縣(今屬 平遠縣)大柘開基 歿於至正二十五(1365)年乙已十月初八日寅時o(此最符合本人多年來推算的數據)


    高要黎氏

    高要縣志 

    (十六)黎姓

    全縣約有10116人,2237戶,分布在全縣各鎮的50多個管理區,60多條自然村。

    馬安鎮榕塘村黎姓,其先祖為南雄珠璣巷人,元至順間(1330~1332年)有黎超萬者遷來榕塘為始祖,至民國36年已傳二十世。隔塘村黎姓,始祖黎應 寬于明正德間(1506~1621年)從南雄珠璣巷遷來,至民國36年傳二十一世,芒果根村黎姓,始祖黎萬勝于明弘治間(1488~1505年)從南雄珠 璣巷遷來,至民國36年已傳十八世,現在在馬安鎮黎姓共有1756人,350多戶,多分布在新江二和定江這兩個管理區。

     白土鎮黎姓,先祖系南雄珠璣巷人,宋朝末年遷東莞黃涌。明朝成化年間,黎宗德自東莞始遷高要白土,為其始祖。有子四人,分為四房,長子黎勝序居坑尾 村,二子黎大序居龍沙村,三子黎世序居竹根村,四子黎祁序居龍尾村??游泊逵址种У讲輭i,龍沙村分支到蟬坑、河邊村等。至民國36年已傳二十二世,現在坑 尾村有人口約574人,209戶;竹根村有249人,62戶;龍尾村有201人,38戶;河邊村有38人,12戶;中崗39人,11戶;龍沙村有304 人,79戶。

      白諸鎮黎屋園黎姓,先祖是南雄珠璣巷人。明嘉靖間黎養才遷來黎屋園為始祖,至民國36年傳二十二世,現在約有610人,65戶。

      蓮塘鎮察步村黎姓,始祖黎理養于明嘉靖時遷來,至民國36年傳二十世,現在約有210人,44戶。

      南岸黎姓,始祖黎子亮于明嘉靖間從南雄遷來,至民國36年傳十六世,現在約有96人,6戶。

      金利鎮竹洞村黎姓,始祖黎耘耕于明嘉靖間從南雄珠璣巷遷來,至民國36年已傳二十六世,現在約有260人,78戶。

      新橋鎮沙田村黎姓,始祖黎南康為南雄珠璣巷人,于明嘉靖間遷來沙田村,至民國36年已傳二十世,現在約有380人,107戶。

      白諸鎮云衿村黎姓,明崇禎間,黎意生由焦坑遷居云衿村為始祖,至民國36年傳十三世,現在約有170人,43戶。

    羅曲黎姓,先祖居大灣,明末清初黎逸叟再遷羅曲村為始祖,至民國36年傳十二世,現在約有90人,31戶。

    來源: 廣東高要縣志。


    高明黎氏入粵始祖是黎粵瑛,字仲南,號梅嶺,四川眉卅太守黎希聲次子。北宋神宗趙項熙寧三年庚戍(公元一0七0年)進士,授翰林,在詞館六年,遷秘書閣校理。預告外任,于北宋哲宗趙煦元二年丁卯(元元一O八七年)授廣東雄卅府太守。入粵時間比黎待舉早。

    《高明黎氏族譜》主編,高明黎氏宗親聯誼會創會會長黎明。


    1.湖南黎氏 

      始祖伯三公,字同季,籍始江西贛州雩都縣,壯游閩省。宋延祐2年(1315)解組,卜居上杭縣,生子五:志和、志清、志秀、志千、志豐,子孫徙居不 一。明清兩朝相繼落業善化、寧鄉、益陽、邵陽者,皆志和公子南淑公之裔及志清公裔。族譜創修于清乾隆34年(1769),1928年五修。道光11年 (1831)長、善、潭、瀏、寧、益、沅七邑合建宗祠于益陽泉交河。

    字輩:(自二世始)志南友、仲民宗、文萬朝、世廷斐,致惟振烈遠,祖澤廣榮昌,顯達家鐘瑞,隆恩大錫光,承先思孝歌,立德尚慈祥,自應培其本,昭垂定久長。 

    2.長沙圭塘黎氏 

      始遷祖原占公,宋初自江西豐城遷長沙南流鄉。1921年纂有支譜。

    字輩:原干孟大念丙受萬武辛秀顯服祖必德崇志思廷泳文子民添福為善慶宗伯厚道立……。 

    3.長沙托溪黎氏 

      始祖圭公,字介之,號瑞齋,原籍四川,元進士,任武岡州錄事,后升詹事府丞,勅建攀桂坊于瀏陽李家巷口,為遷瀏始祖。四世朝禮公,明洪武間由瀏陽遷長沙榔梨市,五世文廣公,又遷長沙托溪,八世達庵公,生六子,衍為六房。1917年三修族譜。

    字輩:(自十八世始)志定承先尚,書升懋秀良,人之敦一本,英毓如春芳。

    4.瀏陽壕上黎氏 

      該族先世原籍四川錦竹縣,尊圭公為遷瀏一世祖,圭公字介之,號瑞齋,元至正丁亥科舉人,戊子科進士,初授武岡州錄事,歷官詹事府丞。勅建攀桂坊于瀏邑 李家巷口。四世衍為朝祖、朝宗、朝富、朝用、朝憲、朝儀六房。明成化15年(1479)建宗祠于西城下壕并始纂族譜,清同治11年(1872)七修,光緒 29年(1903)八修時因爭族產,四、五房不與。1949年一、二、三、六房九修。至今族人約3000余人,分布于縣城及東鄉高平、范家嶺、大岸、南鄉 文市、西鄉三官沖、普跡、柏嘉山、棖沖等處。瀏陽黎氏兄弟三院士黎鰲、黎介壽、黎磊石為三房二十四世孫。

    字輩:(自十八世始)志定宗先尚,書升懋善良,人之敦一本,萬毓如春芳。 

    5.寧鄉黎氏 

      始祖甲二公,東漢建武12年(36)徙居潭州(長沙)瓏虎灣,子孫分居各邑,明洪武4年(1371)必通公自潭州徙居寧鄉,置產于八都大田垅,清嘉慶 4年(1799)建宗祠于此。清順治17年(1660)、雍正11年(1733)湘、寧、瀏、長、善五邑合修族譜,嘉慶23年(1818)寧邑獨修支譜, 咸豐元年(1851)又續修。 

    6.湘潭黎氏 

      該族自甲二公東漢建武12年(36)攜子允通開基于潭州瓏虎灣。其間閱世既久,世系難稽。至明洪武初,兵戈四起,篤生公潛避大嶺洞中,食黃土,飲清 泉,免于難,自改名曰篤生。至三世尊周、緒周,分別二房。緒周世居縣北,尊周,字郁文,明正統入贅建寧鄉燕子窠,后仍黎姓。后裔聚居湘潭曉忠鄉、天衢鄉、 仙女鄉、黃龍鄉、建寧鄉。至1949年,已傳25代,族人1480人。宗祠在湘潭橙子嶺。清雍正12年(1734)創修族譜,1932年尊周房已五修。十 八派孫黎吉云,道光進士,著有《黛方山莊詩集》。十九派孫黎培敬,咸豐10年(1860)進士,江蘇巡撫,謚文肅;子承禮,派名錦紫,光緒20年 (1894)進士,署合州知州;孫澤泰,為現代湖南著名書法家。

    字輩:(自十八世始)光培錦澤,模烈鈞鑒,湘東烻基,錫永懋燦。 

    7.醴陵上三洲黎氏 

      至1948年,全族人口600人。 

    8.醴陵江口黎氏 

      明建文3年(1401)自江西豐城遷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1800人。 

    9.醴陵喬嶺黎氏 

      明洪武間遷此。族人分布于水口、四架車。至1948年,全族人口50人。 

    10.醴陵渣江口黎氏 

      始遷祖肇武公,明洪武初年自四川渠江遷此。族人分布于江口、王仙。至1948年,全族人口452人。 

    11.醴陵沙窩黎氏 

      始遷祖繼二公,明洪武2年(1369)自江西新喻遷此。族人分布于青泥灣、黃城沖、鐵河口。至1948年,全族人口100人。 

    12.醴陵下塅沖黎氏 

      始遷祖宗福公,明洪武2年(1369)自江蘇上元遷此。族人分布于楊坑、溫泉。至1948年,全族人口500人。 

    13.醴陵攸塢黎氏 

      始遷祖誠公,元泰定4年(1327)遷此。族人分布于大陂塘、湘潭。至1948年,全族人口500人。 

    14.醴陵西城黎氏 

      始遷祖宰臣公,唐朝時自四川成都遷此。族人分布于雙江口、柞樹下、梅霞里等地。至1948年,全族人口10000人。 

    15.炎陵八都平坑黎氏 

      始遷祖日發公,清康熙年間自江西遂川遷此。后裔少數徙沔渡上館。 

    16.邵陽壩頭江黎氏 

      始遷祖萬爵公,元至元元年(1264)自江西泰和遷此。 

    17.華容黎氏 

      屬弘農支黎氏楊黎支。與楊家畈楊氏同出一宗。楊美實有子二,一名紹慶,一名紹祥。紹祥有四子二女,大女嫁黎姓季二郎,無生育,紹祥令次子受孫到姐夫黎 家支撐門戶,娶胡氏,生子元銘、元勛(五世),元大德年間繼黎氏后從黎姓。元勛生子有常,字仕禎(六世),常有三子,三子如斌(七世)生子四,長子濬(八 世),有文學;次子淳,明景泰7年(1456)中鄉試,次年,即天順元年(1457)丁丑科中進士,英宗殿試取狀元。淳中狀元后,上表奏請復姓楊,英宗御 批:“首拔得人,勿用更張,弗允?!贝練v任翰林院修撰、左春坊左諭德、左庶子,升南京工部尚書,改禮部尚書,進一品,加榮祿大夫,賜三代誥封,謚文僖。生 六子,有四子居官,歷憲宗、孝宗、武宗至世宗,黎氏子孫甲第連科,文風鼎盛。長子民牧,將其父興建的龍秀書院(今勝峰龍秀村石堰壟黎家大堰)改為宗祠,修 家譜,稱楊黎氏,仍用楊氏弘農郡堂名。楊黎氏子孫,大部分居華容境內,一部分遷往南縣、石首、安鄉、澧縣、岳陽等地。

    字輩:世美紹孫元,有如子民循,勉學志永大,忠孝誠敬成,光添承德祖,安邦定國臣,文章宗孔孟,億萬斯年君。新派:仁義道德廣,敦厚啟賢良,繁榮昌盛遠,惠澤國祚長。 

    18.華容老垱堤黎氏 

      屬京兆支黎氏劉黎支。南宋末年從江西新余縣遷居華容老垱堤,因無子嗣,元末時招收湖北大冶縣劉以忠入贅,生二子,從母姓,長子黎組,居長江之岸,稱河房,次子黎綜,居老垱堤之右,稱廟房,后人繁衍,集居華容塔市驛、江洲、洪山頭和集成,星居全縣各地。

    字輩:光學士必鴻,好希昌大鐘,述職咸際振,余思紹先隆。續派:興祚德惟溥,高厚福來崇,鳴盛章華耀,遠景書義同。 

    19.湘陰黎氏 

      始遷祖夢魁公,元末明初由云南易門縣遷居湖南湘陰城東門外,后復遷文家鋪,子孫散居湘東沙塘基、鐵鋪塅、蘇溪塅、麥子灣、鹽井塅等處。清光緒21年(1895)纂有族譜,堂號京兆。 

    20.湘陰四戶垅黎氏 

      始遷祖士奇公,明成化8年(1472)自長沙遷湘陰。 

    21.湘陰黑魚塘黎氏 

      始遷祖福清公,江西吉水縣人,元末寓居華容縣,明洪武5年(1372)遷湘陰。 

    22.汨羅牌樓黎氏 

      始遷祖文廣公,元至正中自江西吉水遷汨羅市牌樓。 

    23.平江楓樹段黎氏 

      始遷祖永能公,宋寶祐4年(1256)自湘潭遷此。至1994年,全族人口2600人。 

    24.平江梅仙黎氏 

      始遷祖添一公,元代時自湖北通城遷此。 

    25.平江思村黎氏 

      始遷祖萬先公,明萬歷11年(1583)自江西龍南遷此。 

    26.漢壽滄軟總黎氏 

      始祖希聲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縣黎家大園。至七世華溯公由江西遷華容。十二世漢光公于明正統2年(1507)以舉人授常德府龍陽縣教諭,又由華容遷 龍陽,遂落業于滄軟總,為龍陽(今漢壽)始遷祖。后裔散居大圍堤、人和橋、大汛洲及赤山總、慈利縣等處。清光緒9年(1883)始修族譜,1919年續 修。堂號經術。 

    27.源九溪黎氏 

      始祖世美、世杰公,明洪武17年(1384)由華容遷桃源縣北之九溪。至1948年,已傳20代,全族人口約500余人,分布于太平橋、水田坪、三陽港等處。宗祠在正氣山。清光緒11年(1885)纂有族譜。 

    28.桃源黃石黎氏 

      先世明洪武時由江西遷湖廣華容,旋再遷桃源縣北之黃石。至1948年,全族人口約400余人。宗祠在圣公旁。族譜創修于1919年。明洪武28年 (1395)黎漢、廖璽、蘇彬以田荒額糧難辦,具疏擊登聞鼓,彬遂自縊其下,得疏于懷,特免糧二萬三千石,今黃石立三義祠祀之。 

    29.益陽十八里爛竹沖黎氏 

      始遷祖南淑公,明洪武年間自福建上杭經商來此。其后三支,分居石頭鋪、長岡沖、蔣家河。 

    30.桃江高橋大水田黎氏 

      始遷祖兩峰公,明洪武時由江西吉安避亂桃江高橋大水田。后裔居黎家灣、黎家洞。 

    31.南縣白鶴塘黎氏 

      始遷祖德培公(“景”字派),為謀生計,清同治3年(1864)由湘陰遷華容九都白鶴塘(今屬南縣),現子孫分居南華兩縣。老派:永庭勝尚大,明正宏以宗,天朝開景運,百世起昌隆。新派:規訓遵咸淑,綱常立致祥,后昆能建樹,典策定宣揚。 

    32.新化黎氏 

      始祖九萬公,祖籍南京烏口巷,后居江西泰和縣銅枧鄉圳上,明洪武元年(1368)遷湖廣岳州府南門外,二遷湘鄉婁底,三遷新化河東蝦溪村老泥灣定居。 其孫千一郎徙居東安縣花竹山;千二郎徙居邵陽南路上賢板橋;千三郎居武岡巒山;千四郎居隆回老鴨田;千五郎居華容;千六郎居新化黃沙坪,一支往益陽大水 田;千七郎居武岡大木山;千八郎居新化滄溪;千九郎居新化青坪,一支往邵陽南路瓜沖;千十郎居新化吉慶村戴家沖,一支往邵陽北溪沖,一支往寧鄉等處。族譜 始修于清雍正11年(1732),嘉慶13年(1808)二修,同治5年(1866)三修,1919年四修,1994年五修。

    字輩:(六公房舊派)千應添文嗣,志朝興正顯,民大佐錫光,榮華迪吉昌。

    字輩:(益陽房舊派)千應添文嗣,孟遷正楚尚,國泰民安樂,緒云礽久長。

    字輩:(八公房舊派)千應添文嗣,受望仲丹正,祥光志大基,榮華迪吉昌。

    字輩:(安化八公舊派)千應添文嗣,志伏仲朝學,民尚國安寧,乾云礽紹馨。

    字輩:(九公房舊派)千應添文嗣,受望仲丹正,祥光志大基,榮華迪吉昌。

    字輩:(十公房舊派)千應添文嗣,正資秀勝顯,宗紹繼有光,榮華迪吉昌。

    字輩:(三修班次)忠孝傳家寶,崇先裕后良,鳴儒登甲第,經術世流芳。

    字輩:(四修班次)敦本預長發,桂馥慶蘭香,潛修希仰圣,德達樹聲彰。 

    33.藍山舜鄉洞尾黎家黎氏 

      始遷祖成惠公,清康熙時由廣東連縣遷此。至1931年,凡19戶,男38人,女29人,共67人。 

    34.藍山舜鄉龍家源黎氏 

      始遷祖奕德公,清乾隆時由廣東來。至1931年,凡10戶,男22人,女16人,共38人。 

    35.新田長信鄉鴉鵲塘黎氏 

      始遷祖德公,元末因避亂由廣東瓊州遷湘之桂陽。迄襲義公再遷新田長信鄉鴉鵲塘。至1949年,已傳30代,共70余人。 

    36.溆浦兩丫坪黎氏 

      始遷祖世進公,由寶慶徙溆浦縣兩丫坪。


    WechatIMG2474.jpeg

    投稿熱線:黎國強13728886039,黎士賢13544350888,黎慧仙15999626778,郵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勘誤:黎國強13728886039

    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黎氏網” 的所有稿件,版權均屬于世界黎氏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稿件。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稿件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世界黎氏網)” 的稿件,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供稿” 的稿件,稿件均來自企業或個人,發布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遇投資類文章,請網友謹慎甄別真偽,以免造成損失。
    4、如因供稿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發郵件至"shijielishiwang@126.com "。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亚洲四库影院_精品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_久久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 <legend id="acywo"><source id="acywo"></source></legend>
  • <nav id="acywo"></nav>
    <tt id="acywo"></tt>
    <nav id="acywo"></n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