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中自古文風惇厚,文脈長續,且看科甲名門——閬中黎氏
2020-04-09 08:06:27 來源:黎志宙 審核:黎子龍 打印 轉發 字號:T
閬中之所以文風惇厚,文脈長續,科甲鼎盛,人才輩出,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官方和民間有注重培育風脈、弘揚文教的傳統,造就了許多詩書傳家、薪火不絕的書香門第,形成了以文章道德影響社會的名門望族。
漢代譙玄、譙瑛父子,以文才秀美,不仕偽朝而名滿天下。唐代尹樞、尹極兄弟,相繼于古稀之年得中金榜狀頭,被世人敬稱“梧桐雙鳳”。與尹極同榜登第的閬中人張環,兄弟七人,并舉進士,歐陽修在《歸田錄》中贊其“科名之盛,甲于天下”。
宋代陳省華之子堯叟、堯佐、堯咨兄弟,三進士兩狀元,昆仲兩人先后為相,與其父“四人同朝”,“閬中三陳”之名,譽盈海天,北宋時其影響不在“眉山三蘇”之下。
明朝閬中籍翰林進士任儀,其長子任維賢又中進士,另兩子希賢、企賢為舉人,川北道楊瞻在古城街巷中,豎起褒揚任儀的“經元翰林”、“豸繡進士”,表彰維賢、希賢兄弟的“雙鳳”,贊譽維賢(刑部士郎總制陜西湖廣各省)的“中州方岳”,稱父子四人的“父子聯芳”、“聚星繼耀”等六座牌坊。
有清一代,閬中可圈可點的書香門第更多。筆者曾在《名門王氏與錦屏書院》一文中,細述過出了一進士、五舉人、四貢生、七秀才,其中兩位曾任錦屏書院山長的王家,本文將再講述出過三進士、九舉人、十一貢生,也與錦屏書院結緣很深的黎氏一家。
1
閬中古城學道街一號,掛有“黎宅”匾額和“千金一刻,春原無價;二尹三陳,德必有鄰”對聯的那一套古院,便是清代科甲名門黎氏的祖屋。
據《黎氏家譜》載,黎氏入川先祖黎元恭,明末由陜西慶陽知府升任川北道,逐居閬中。當時正值明末戰亂,“李自成遣馬科于甲申年(1644)七月入四川,掠保寧等處”(李天根《爝火錄》卷五),黎道臺殉職于蒼溪戰場。
其子黎堯天在戰亂中賣ト為生,定居于閬。次子黎祖壽為進士,后遷回祖居地江西。三世黎騫為康熙十八年(1679)已未科進士。居閬的四世黎瑛為乾隆間舉人。五世黎原豫為乾隆二十七年(1762)壬午科舉人。
六世黎獻(號芹野)先為恩貢生,后為道光元年(1821)辛巳科舉人。其弟黎懷先為拔貢,后于嘉慶六年(1801)辛酉科考中舉人。三弟黎靖先為嘉慶六年(1801)辛酉科拔貢,后于嘉慶十五年(1810)庚午科四川舉人第一,即鄉試解元,為閬中歷史上四位解元之一,后又高中嘉慶二十五年(1820)庚辰科進士。
七世黎基德為嘉慶二十三年(1818)戊寅科舉人,黎成德為道光十二年壬辰科(1829)舉人,黎昭德為道光二十九年(1849)已酉科舉人,黎新德為道光九年(1829)己丑科拔輕貢,黎敏德、黎崇德亦為道光間貢生。
黎獻的女婿金玉麟居于黎家,為道光十二年(1832)壬辰科舉人,繼于道光十八年(1838)戊戌科高中進士。八世黎觀美,九世黎有廉、黎有度,十世黎之彥等均為貢生。
2
《閬中縣志》對黎道臺之五世孫黎原豫相關的記載較詳。黎原豫,字章乘。其父黎瑛,在原豫幼年時就去世了,其母劉氏還年輕,守節不嫁,一心操持家計,教育兒子讀書。所以,原豫特別孝敬母親,人稱至孝。讀書特別刻苦,才智過人,二十歲考中舉人。
他年少時應試,題為“秦始皇徙豪杰于關中”,其結句云:“項羽劉邦皆在楚,剛剛失卻兩英雄”。試官大為贊賞,人們爭相傳誦。他赴京參加禮部會試,未考中,便歸家待奉母親,不再以仕途為念。母親去世,黎原豫痛不欲生。安葬母親后,守墓月余,悲泣不已。一天傍晚,傷心至極,竟投嘉陵江自歿。過了一天,尸體浮出水面,身上穿的“斬衰”(衰通缞,讀cui,古代父母去世后守孝所穿的孝服)尤為顯眼,引人注目。當時的閬中知縣丁校旌表其門,譽為大孝。
原豫辭世后,留下三個年幼的孩子。他的夫人是舉人劉承莆之女。劉夫人與她婆婆劉老夫人一樣,歷盡艱辛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再苦也要教子讀書,對三個兒子“督課甚嚴“。最大的兒子黎獻在原豫辭世時才十四歲,在劉夫人教導下讀書特別用功,后來通過層層考試,考中秀才,由“生”而為“恩貢”。
為幫助母親、扶持兩個弟弟,黎獻開辦私塾授徒,同時也教弟弟讀書。在母子倆精心培育下,二弟黎懷辛酉科中舉,三弟黎靖庚午科中舉且為鄉試頭名解元,庚辰科更高中進士。
黎獻執教有方,聲名大著,于道光元年(1821)舉為孝方正(舉人),聘為錦屏書院山長(院長),自四世黎瑛算起,五世黎原豫和他的三個兒子,祖孫五人在兩代劉氏婆媳的督導之下,全都登科中舉,六世最小的黎靖不僅舉人第一,又于十年后金殿唱名。于是黎家成為馳譽鄉里的書香門第?!犊h志》說:“門弟子之盛,一時無兩”。
黎家到第七世諸子,更是科甲如林。黎獻的長子敏德考為貢生,著有《史學管窺》二十四卷。黎懷長子基德、次子成德先后中舉做官。黎靖長子慎德考中按貢,為候補縣丞,后署理鄖房、竹溪等縣。次子崇德為歲貢生,五子昭德考中舉人,六子新德為拔貢。一代十二弟兄,有三舉人四貢生,其余黎容德等為秀才。叔伯弟兄多有功名,形成了嘉慶、道光年間黎氏光耀門帽的第二次高潮。
這次高的頂峰,應該是黎獻的女婿金玉麟高中進土。他不是尋常的女婿,黎獻視之如子,令居于身邊。
金玉麟(1808-1863),字石船,號素臣。原遼寧錦州。清嘉慶、道光間,其父為維州(今四川松潘一帶)守將,在戊邊戰役中陣亡。隨父入蜀的金玉麟自此孤苦飄零,道光四年(1824),十六歲的金玉麟流落到閬中,饑寒之中被錦屏書院山長黎獻發現,收留于家中,供養讀書,成為其得意門生。成年后,招為女婚。
玉麟刻苦攻讀,24歲中舉,30歲中進士。先授官兵部主事,兼上諭處行走(相當于皇宮秘書)。道光二十二年(1842)任陜西鄉試同考官,武會試同考官。后繼任陜西定邊、澄城、渭南知縣,升任寧羌州知州。同治二年(1863)太平天國起義軍一部攻陷寧羌,玉麟自殺殉職。時年五十五歲。
太平軍在其棺木上貼紙大書:“此好官也,該士民應將其靈柩好為照護,妥送回籍”。金玉麟著有《二瓦硯齋詩鈔》十卷,小楷一絲不茍,錄詩1141首,附《引商集》詞46首,是已知寫作最豐的閬中籍詩人。金玉麟青少年時代生活在黎家,與七世兄弟一起勉勵攻讀,后更成為黎家的一員。他在同輩中贏得最高的功名,不啻是為這個書香門第錦上添花。金玉麟從秀才考到進士,又當過幾任考官,其經歷在豐富的詩作中多有反映,相關科舉的多首詩作,是研究古代科舉的重要史料。
黎家七世以后,仍有八世黎觀美為優貢、九世察有度為恩貢、黎有廉為拔貢、十世黎之彥為拔貢。
黎氏為官者的政績,史料中鮮見記錄。黎靖授貴州察平知府?!堕佒锌h志》有黎靖之子黎新德的簡要記載:“黎新德字鼎三,咸豐時任云南東川知府,行政治民,恩威兼著。時云南回民起事,與同城參將楊某有相通情面。新德聞知消息,欲發其奸謀,未及設施,為楊所戕”??上н@位“恩威兼著”的知府,還沒有來得及揭發楊參將的奸謀,就被楊殺害了,讀《家譜》中“被害殉職”一句,不禁扼腕嘆息。
九世恩貢生黎有度,清末在閬中縣衙任職,常到桓候祠東側南雅的小院中品茶議事,此院取名曰“聊園”。園門有石刻對聯曰:“抔土郁蔥蘢,笑遺臭曹瞞,鄴下幾曾留疑冢;名園饒花竹,儼瓣香召伯,巴人猶自愛甘棠?!饩w乙酉(1885年)冬月黎有度立?!斑@副對聯以周朝初期著名的賢相召伯比擬“虎臣良牧”張飛,用“甘棠”頌揚桓候治理巴西之德政,工對精妙,法書上乘,至今保存較好。聊園在2008年擴建桓候祠時已納入祠之側院,但原門作為遺跡保留,對聯字跡仍清晰可辨。
十世拔貢黎之彥任甘肅渭源知縣。渭源名勝“霸陵橋”,原為明洪武元年修建,后荒頹不堪。是黎之彥在民國八年(1919)知縣任上們議并主持,使這座別稱“屋橋”(橋上有屋宇)的古跡修復如初,至今保存完好,是甘肅的勝景,渭源的“名片”。渭源人沒有忘記當年黎知縣的功績,在橋的介紹文字中寫有黎之彥的名字。
3
出自書香門第的讀書人,大都對家鄉人文,識見甚多,愛家愛祖國的情結,特別執著。黎家最后一位有科舉功名的人物、清末拔貢黎之彥,便是典型的一例。黎之彥(1883-1961),字子俊,號錦屏山人。1909年宣統皇帝登基時,對四年前廢科舉后地方上遺留下來的大批俊才宿彥,來了一次“特恩”的最后選拔,閬中有黎之彥和筆者的祖父劉泉祚二人,考中“拔貢”,他們便乘上“末班車”,有了最后的功名。
黎之彥
經入京廷試,之彥先生授任甘肅謂源知縣,祖父授任陜西直隸州州判,兩人直到解放后還有書信往來。民國時期,之彥先生任過臨潭縣知事?!熬?一八”事變后,升任寧夏省政府秘書主任。1935年由寧夏派赴北平慰問長城戰役將土,恰逢“七七事變”,歸路阻斷,遂留居于北平。在日本人統治下,他蟄居不出,拒受偽職,后到北平藝專工作。其間寫有大量愛國的詩文。
1940年,以家鄉閬中的嘉陵山水為題材,與好友國畫名家許翔皆聯手,制成《嘉陵江山圖》,以書畫求友人詩文題贈,共寄思鄉愛國之情,逐漸形成諸多愛國名人題寫的詩書畫十米長卷??箲饎倮麜r將長卷展出,引起轟動,《申報》曾有報道。后來,黎之彥先生又以閬中名山為素材,撰《錦屏山房記》及多首吟誦家鄉的詩篇?!跺\屏山房記》由其夫人書畫家樊瑞貞女史書寫、著名詩人畫家范禹勤先生作畫,制成《錦屏山房圖》長卷,以詩文求名人書畫,形成了《嘉陵江山圖》長卷的姊妹卷。
新中國成立后,之彥先生先后在中央美術學院和北京文史研究館任職,兩長卷又增加文化藝術界世交好友題贈,齊自石、徐悲鴻、廖靜文、沈炳儒、王青芳、李苦禪、吳作人、蕭淑芳、陸鴻年等當代書畫大家都題句作畫,使兩幅長卷成為見證歷史、融合愛國情懷與文化藝術、萃集大家墨寶的曠世杰作。由于家風熏陶,黎之彥先生的子孫不僅詩書畫代有傳人,常有佳作名世,而且歷經數十年風風雨雨,千辛萬苦將兩幅長卷保存至今。
嘉陵江山圖
錦屏山房記
三百年風雨滄桑,間中黎氏詩書傳家,愛國愛鄉之衷情篤志,令人感佩。2006年秋,筆者趁出差機會,隨駐京辦事處何汝剛主任,到北京東十四條平房古巷中拜望黎之彥之子、經常以詩詞書法與家鄉同道聯系的黎用恩老人。
走進黎家大門,仿佛回到了閬中,院內門庭花木、窗雕書畫,種種設置饒有閬中風韻。晚輩抱拳問好,老人高興地拉著不松手,讓我與何主任挨身坐下。老前輩情緒激動,話語喋喋,表示最大的心愿,是回一次家鄉閬中。
當聽清何主任湊近耳朵說“我來安排,一定成行”后,老人猛地抱住何,在其額上親了一口,引得滿堂大笑鼓掌。隨后,老人的兒子中宏、中樂兄弟,讓我們近距離觀賞了幾代人歷經風風雨雨保存下來的兩幅長卷,令人一飽眼福,嘆為觀止。
第二年春夏之交,由市政府駐京辦的精心安排,九十六歲高齡的黎用恩老人,率中宏、中天、中樂三位公子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閬中,將其父黎之彥先生創制和收藏的一些書籍文物及三代多幅詩書畫作品,捐贈給閬中市博物館收藏。
2008年,黎用恩老人辭世。他生前也用小楷書寫過黎之彥先生的《錦屏山房記》,書法甚工。筆者在市委、政府打造“科舉文化街區”時,參與做充實文化內涵的工作,在用恩先生小楷中精心集字,做成了黎宅大匾和門聯。還在金玉麟親筆詩稿中,集得“閭閻鳳翥”和“白屋攤書,文章追老輩;丹墀載筆,科第顯家聲”一聯,以彰顯出街區深厚文化之一斑,為古城科舉文化增添光彩的實證,也藉此紀念為閬中璀璨人文累積下百世功德的黎氏先祖和其他名門先賢。
2012年4月黎之彥之子黎中宏在閬中攜《嘉陵江山圖》和《錦屏山房圖記》參加了央視《鑒寶》欄目,專家贊其為國寶,可以媲美元代《富春山居圖》。畫驚四座,一時在閬中引起轟動。
摘自:看點快報
投稿熱線:黎國強13728886039,黎士賢13544350888,黎慧仙15999626778,郵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勘誤:黎國強13728886039
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黎氏網” 的所有稿件,版權均屬于世界黎氏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稿件。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稿件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世界黎氏網)” 的稿件,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供稿” 的稿件,稿件均來自企業或個人,發布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遇投資類文章,請網友謹慎甄別真偽,以免造成損失。
4、如因供稿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發郵件至"shijielishiwang@126.com "。